咨询热线: admin 2023年04月27日 上海市区 30 0

  在松江区井凌桥村,原本废弃的村办小学被改造成“甜蜜的方糖”,成为兼具民宿、文化活动等功能的全新建筑;位于黄浦江上游的奉贤渔沥村,总部经济正应声而起,老旧宅基地摇身成为商务办公群落;曾一穷二白的浦东外灶村,如今已坐拥高端花卉基地、科创商务园,还引入了沪上咖啡餐饮新贵“一尺花园”。

  这些,都是上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理清和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首次明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即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

  “当下,上海正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做好农村产业体系规划,注重资源集约共享,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并积极引导多元社会资本投入,探索一条具有超大城市特色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之路。”市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表示。

  浦南花卉基地,松江区最大规模的花卉市场,如今正在升级建设上海(松江)花卉科创产业园。

  占地总面积00亩的园区内,有26.亩的花卉产业园区用地较为特殊,这是邻近的井凌桥村经村庄规划调整后入市的集体经营***建设。

  “2020年新《土地管理法》颁布之前,集体经营***建设土地大多通过流转的方式,租赁给相关主体。当时最简单的思路就是,村集体出资建厂房或者办公楼,向租赁方定期收取租金。”上海市农科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增金指出,随着乡村三产融合的趋势越发显著,新业态寻求更多落点,这样单一的开发路径,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要。

  新《土地管理法》允许集体经营***建设土地入市,是一项具有代表***的创新探索。作为国家级宅基地改革试点区,松江自2020年先期展开试点,此后更多的项目在上海稳妥推进。“首先土地不是随意定价,而是要第三方来估价,且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和个人使用,不仅丰富了土地使用方式,村集体也能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运营。”

  这与国家对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倡导相一致。相较于传统的集体经济,它的要义就在于产权明晰、成员清晰、权能完整,从而激活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实现强村与富民结合。

  而这一发展路径的实现,是以大量的“摸清家底”工作为铺垫。207年,上海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并于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镇村两级产权制度改革,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以及成员资格界定等。

  “以前我们谈乡村产业,主要关注的是运营模式是否见效。当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蛋糕的分配。基于产权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农民可以通过分红等方式,共享集体经济壮大的益处。”刘增金告诉记者,2022年,上海共有77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分红,占比达到4%,这在全国走在了前列。

  同时,上海对乡村振兴项目给予政策倾斜,通过释放集体资产活力,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和村集体真正受益。

  “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将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优先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产业项目的用地指标比例不低于5%。”市农业农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黎而力介绍,市区两级积极鼓励镇、村盘活利用、闲置房屋、厂房、建设用地等存量资源,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引入新产业新业态项目。

  外灶村是浦东书院镇第一大村。在上海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契机下,它与上海临港集团所属上海临港浦东新经济公司合作,将扶农助农政策、国有资本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打造出科创田园项目。

  村集体原有的3幢集体旧厂房由临港集团承租,投资近1500万元,改造成占地约3300平方米的众创办公基地。目前,该项目已引入税收4000万元。在招商引资形成收益的基础上,30%左右的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再加上其他租金等,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加超过200万元的收益。

  对于上海乡村来说,各自的地理特征、资源禀赋等不尽相同,发展路径也是各有千秋。不过,多元社会资源参与,仍然是一个普遍共识。

  当前,上海乡村已引入地产集团、国盛集团、上海医药集团、衡山集团等大型市属国有企业,以及清美集团、奥园集团、伟大集团、浙江蓝城、驴妈妈等有影响力的市场主体100多家,植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居民宿、总部经济等10余种业态。

  在崇明,顾伯伯民宿群成功试水并开启崇明民宿抱团式发展先例,并积极拓展旅游项目,开发衍生服务;金山区新义村与天域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众创入乡”项目;青浦区徐姚村做好“乡村公寓”文章,已盘活农宅15栋,形******才公寓、乡创、文创多种业态;嘉定区北管村利用良好的生态基础及便捷的交通,吸引近130多家企业落户,其中规上的就有15家,全村产值每年超23亿元。

  引入投资主体的同时,村与村之间搭建“朋友圈”,抱团发挥资源叠加效应,也是未来的趋势。路径已较为明晰的宝山区,推进长江口乡村振兴“五村联动”,以塘湾村母婴康养产业为龙头,以绿色农产品上下游产业链为支撑,形成了宝山乡村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片区。

  据了解,上海还有13个示范村连片发展也在积极推进中。其中,浦东惠南镇,闵行马桥镇和浦江镇,松江泖港镇和叶榭镇,青浦重固镇、练塘镇和朱家角镇已明确片区推进计划。

  “不仅是在国内,即便放眼国外,受限于政策环境、生产要素等因素,乡村振兴都很难找到可以直接抄作业的范本。”刘增金表示,对于上海来说,需要通过创新的实践,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壮大村集体经济道路。

  近年来,上海乡村建设注重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村集体造血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21年,三批示范村村集体总资产共计51.95亿元,50.7%的示范村村集体总资产较2020年有所增长,涨幅中位数为9.3%;村级总收入共计2.92亿元,60.9%的示范村村总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涨幅中位数为22.8%。

  基于区域资源禀赋,各区正通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等模式,促进农村土地高效配置,注重产业组团发展、功能错位布局。同时,探索盘活闲置存量资源,引入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各美其美的新空间。

  一些先行者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入围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吴房村,与市属国企上海国盛集团合作,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黄桃 文创 旅游”农商文旅多产业、多要素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有的村庄则是乘势起步,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奉贤渔沥村倚靠黄浦江及650亩涵养林等上海稀缺的林水资源,以打造总部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思路,将老旧宅基地翻新重建,打造商务庭院办公群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英科中心、渔沥林盘等项目已投入使用,映波原野及超五星级酒店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并将持续引入新经济新业态,实现三产联动。

  “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要求,我们持续关注、指导、扶持已建示范村发展,加强引入产业的实施,探索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机制。”冯志勇表示,按照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建设300个以上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进一步形成一批可推广、可示范的乡村建设模式。

评论关闭

分享到:

我的微信号:13391219793 (左侧二维码扫一扫)欢迎添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