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admin 2023年04月23日 上海市区 16 0

  原标题:【媒体看曹杨】工人新村:优秀历史建筑承载城市记忆

  曹杨新村,众所周知的工人新村,很多人还不知它有另一重“身份”———优秀历史建筑。0年,曹杨一村被评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206年,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曹杨新村同样在名录之列。

  时间拨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张“住宅建设要优先考虑工人阶级”。市政府希望通过两个试点项目(“1002”户和“两万户”)起到带头作用,号召全市企业妥善解决职工住房问题。

  1952年,第一批劳动模范携家带口,搬进曹杨一村,这就是试点之一的“1002”项目。那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辰老师对此进行了研究,新村住房的分配主要分两个阶段:

  首先是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对企业进行挑选;

  然后是在入选企业内部对职工进行挑选。

  杨辰老师介绍,企业内部的住房分配主要依据四个原则:

  在工厂里从事技术创造发明,对生产有特殊贡献者

  因为名额极其有限,最后入住的往往是各厂在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两方面表现优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最终来自217家企业的1002户工人家庭入住曹杨新村,携家带口,在这里扎根,有了子辈孙辈,一住就是一个甲子。

  杨辰在他的研究中还提出了“新村工人”的概念。他认为,“新村工人”是从上海的工人阶级中细分出来的一个社会群体,区别于不住新村的工人。“新村工人们在职业岗位、经济收入、社会身份、生活方式、自我认同、工作和居住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的共性。”

  朱芬曾当过4年兵,她说部队里面的老同志来到家里家访,看到整齐排列的一排排房子,看到小区蜿蜒的林荫道,对朱芬的印象很好。

  当时人家跑到我们这里来,看到这样好的环境,哎哟,你们这里太漂亮了!我父母、小区里的邻居都是劳动模范,立马拍板,说这个小姑娘我要了。”

  当年战友来家访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朱芬回想起这些往事,语气昂扬,言语间满是骄傲。

  杨辰曾在曹杨新村有过8个月的居住经历,他也感受到了居民这种自豪感:

  工人新村的确没有过去那么辉煌了,但是如果你去社区里面走走,碰到第一代第二代老居民,他们还是有自豪感的。那个时候家里能住到这么好的房子,小区绿化、公园、林荫道都很好,房子密度也非常低(楼间距是当时上海通用楼间距的1.8倍),采光很好。我们有一张1962年以前两层时候的复原图,看起来真的感觉像郊区别墅区,非常宽敞,跟现在欧洲的花园新城、花园别墅很像。”

  曹杨新村建成之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新村里的工人家庭一度成为外宾参观的对象。

  普陀区志记载,曹杨新村从1955至20世纪90年代持续接待了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7209批,共10万多人次,平均每周有4—5批外宾。并且,作为全市重要的对外窗口,曹杨新村街道还设立了外事办公室,杨辰说,这些参观接待成为新村居民日常生活和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新村工人是一个非常受尊敬的社会身份。第一代工人因自己的劳模身份而自豪,他们的子女———新村里的第二代也为“劳模后代”的身份而骄傲。

  唐招娣老人作为新村工人的第二代,在曹杨新村卫生站工作多年。她和老爱人都是新村里的第二代,两家的住房是相邻的两幢。

  “小时候是玩伴,长大后结为夫妻”,唐招娣老人说到这儿笑开了,转头跟旁边的朱芬说起来小区前头谁和旁边的谁也是夫妻。

  据说,第二代工人结为夫妻的情况在新村里不是少数,如今年纪在五六十岁的夫妻,有很多父母是一个单位的同事,读同一个学校长大。年过七旬的唐招娣口齿伶俐,谈起父母和公婆,她说:“我父母亲、我爱人的父母亲都是厂子里的工人,做事情非常认真,也很有奉献精神。”

  朱芬在谈话中数次提到“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事例有三:

  朱父当年在申新九厂任工会主席时,曾下去慰问困难职工。一户一户发补助金,到了最后钱发完了,朱父就把自己的钱掏出来给困难户。

  朱父生前享受离休干部待遇,离世后厂里的领导来朱家慰问,问朱母家里小孩上学什么的是不是有困难、需不需要解决,朱母连称没有困难,家里挺好的

  朱母出去开会,单位有餐费,朱母从来自己带,不吃单位的餐费。

  新老两代曹杨人老的老,去的去,但老一辈的工人精神,依然在下一代的脑海里、口头上被传承。

  城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留存记忆的载体。代表着社会主义工人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工人新村,承载着上海的历史文脉,对上海来说应该是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忆。

  在上海的西部,有一个曹杨新村,大概知道的人很多,但知道村史馆的可能并不多。在9月初的一天上午,我和我老爱人路过兰溪路、花溪路,看见村史馆大门开着,我们又有空余时间,就随脚走了进去。第一眼的感觉:不错嘛!因为全市就这样一个新村村史馆,里面到底怎么样啊?看看总归不错的。

  村史馆二楼展厅主要布置着曹杨的老照片、老物件,还有第一代劳模的风采,把我们拉进了那个******燃烧的岁月。

  曹杨新村自建村以来就在接待外国友人。看了外国友人到曹杨参观、做客后,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本人就和来曹杨文化馆参观学习的外国友人跳过2次舞。

  走到三楼,由于照片的色彩,和展厅内的布置,整个氛围就不一样了。他展现了新世纪曹杨社区的美丽与曹杨人的精神。

  曹杨新村的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努力工作。今天参观村史馆内的点点滴滴,也无不透着工作人员的汗水和辛劳。听说村史馆还在学校进行巡展活动,组织同学们参观学习,这是开阔思路、扩大影响,让每个生活在曹杨的人,有个感性认识,更能体会到生活在曹杨的幸福。我作为一个新曹杨人(为接外孙女读书在曹杨买了房子)也要用爱的目光去看待每个人、每件事。

  2017年9月16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评论关闭

分享到:

我的微信号:13391219793 (左侧二维码扫一扫)欢迎添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