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admin 2023年04月13日 上海产业信息 40 0

  锚定万亿 成都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

  刚刚跻身“万亿俱乐部”的成都,不敢有一丝松懈,锚定了未来五年的新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222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7亿元,增长了2.8%,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126万人,迈入了超大城市的行列。经营主体的总量达到36万户,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二位。

  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可以抓住哪些有效举措和关键路径?4月9日,在成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上,国内城市领域多位顶级专家,为成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把脉支招”。

  过去五年,成都年均生产总值增速是6.2%,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去年总量超过2万亿元,经济总量超过了杭州、南京、济南等多个沿海城市,保持在第七位,在国家体系中稳居第一方阵,经济总量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成都能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突破?关键看如何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成都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突出两个战略方向。一是要由规模扩张转向能级提升,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由经济大市转向经济强市。要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引领产业迈上价值链中高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比如,成都在核物理、空间动力学、轨道交通、磁悬浮等领域,都有基础和条件,能够打造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来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引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引领产业提升价值链,在更多领域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全球优质高端要素资源,深化成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推动更多产业进入国际前沿地带。

  把握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机遇打造科技成果的原始森林培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2022年,累计有2500项科技成果在成都转化,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400亿元。同时,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正在进一步加快建设。

  成都还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提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认为,应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打造科技成果的原始森林,要培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育一流的科研机构,必须要有更多0到1的成果,要有一些颠覆性的成果,要有一些真正可转化可商业化价值的成果。在企业培育方面,要培育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的森林。“对成都来说,小企业很多,专精特新企业很多,但缺乏标志性的链主企业。”王昌林表示。

  营商环境建设一定要适应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关注高质量发展中的营商环境打造。他注意到,成都市在持续推进城市数字治理水平的提升,构建起了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共享、一键回应的治理体系。

  “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关系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能够为城市的市场主体的生产营运和开展商业活动提供优良的制度环境和硬件条件。”何德旭认为,从国内各个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来看,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坚持与先进科技、数字技术的强力结合,通过这样的结合来打破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业务壁垒,实行资源的优化整合。还有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强化区域的合作,这是在避免和减少资源浪费,克服低效率的问题。

  何德旭尤其提到“数字营商环境”的打造,他认为,营商环境的建设、评价,一定要适应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来改变、充实和完善营商环境的建设,希望成都在营造数字营商环境方面先行一步。

  深度挖掘城市空间的价值促进公园城市的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现在谈城市空间,往往注重空间的开发建设,但是对于城市空间的挖掘可能比较忽视。事实上城市空间也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即使再大的城市空间也是相对稀缺的,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我城市面积大我的空间就可以无限利用,而且空间价值它具有非均衡性和异质性的特点,特别是具有高价值的空间更是稀缺。”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认为,应深度挖掘空间的价值,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

  他认为,功能分区是工业时代的一个产物,在后工业化的城市里,强调的是多功能组合,强调的是特色分区,不是功能分区,所以我们在用地性质上,更多的是混合用地,而不是明显区分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以上海杨浦区为例,比较早就借鉴硅谷经验,提出了“三区联动”,即校区、园区、社区联动起来。而放眼国际,也可以看出,科研机构都是嵌入在城市空间里的,并不是专门开一个高科技园区。比如纽约市是硅巷、伦敦是硅环,都是一种嵌入式。对于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来说,很多总部经济完全可以坐落在公园当中,包括一些平台经济、文化创意行业等,以此带动其他城市资产的保值增值,反过来也促进公园城市的资产保值增值。此外,应通过数字科技,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和文化赋能,打通空间城市品牌。

  可能是核心城市未来成为核心的依据

  、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正在引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城市群内各个城市的发展指标,能看出高质量发展的哪些讯息?

  “我们尝试把四大城市群,包括77座城市进行了分类,四大城市群占全国经济将近一半,超过万亿gdp的城市有15座,占全国65%。”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介绍,按照城市功能、辐射力、城市整体能力、行政管理能力选择11座中心城市、14座工业强市进行比较,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中心城市高端引领、创新引领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唐杰认为,空间集聚走向扩散的过程中深化了城市间的分工,中心城市更加集中于创新的功能,数字化创新和深度工业化的高端制造的发展。而非中心城市更加承担了工业化制造的功能,从整体上中心城市和周边工业强市的关系,特别表现在长江三角洲,从整体上就提高了城市群的效能。

  他表示,走向创新时代,核心城市成为创新中心将成为趋势,而中心城市向创新的高端延伸,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原创性创新产品,将成为中心城市需要关注和把握的问题,“成都要考虑与周边城市做合理分工,核心城市的中心是要向创新发展延伸。”在唐杰看来,成都走向创新城市发展,需要更多关注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的发展。

评论关闭

分享到:

我的微信号:13391219793 (左侧二维码扫一扫)欢迎添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