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嘉定创新创业大厦“我嘉书房”
“汽车嘉定”的两个世界级“小目标”
参与对话的这十多位市民中,居然有那么多都是嘉定汽车人。
汽车是嘉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传统汽车产业受到冲击,给嘉定带来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汽车“新四化”迅速发展,成为发展新动能。
嘉定及时调整赛道和方向,提档换速,抢抓机遇,把“新汽车”的油门继续踩好,实现新动能加速起势。
目前嘉定已集聚汽车“新四化”重点企业 5 家,去年汽车“新四化”总产出突破千亿大关,今年预计将达到 157 亿元。
陆方舟提出,嘉定要成为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到225年,实现汽车产业总产出1.21万亿元的目标,其中汽车“新四化”总产出要超过2000亿元。嘉定始终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个重要的把握方向,要建世界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中心。
在汽车“新四化”趋势下,汽车对于芯片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缺芯成为了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痛点。
为此,嘉定最新布局上海汽车芯谷,率先破局汽车芯片国产替代的“卡脖子”问题。据了解,上海汽车芯谷首发区域约1.88平方公里。目前正在推动首发项目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大陆芯智驾等项目建设。
陆方舟表示:“现在将近95%的芯片是依赖于进口,不少车企就因为缺芯,产量跟不上。晶圆的生产线我们一直在布,另外会加大一些车规芯片的导入。我们希望将来在嘉定范围内,汽车芯片有一定程度的本地供给,努力在两三年内有一些初步的成果出来。”
实际上,嘉定发展“新汽车”,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于白纸上作画。人才和产业链基础,是嘉定的两大优势。在嘉定,有一群在新赛道上奋力奔跑的汽车人。
嘉定拥有16万汽车行业从业人员、7.25万汽车人才,还有遍布全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企业以及200多家企业研发平台。
嘉定重点布局的“三港两园”除了汽车芯谷之外,还包括氢能港、新能港、创新港和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形成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聪明车”跑在嘉定的“智慧路”上。许多年轻人通勤打车,就会选择路上的智能网联汽车。
陆方舟透露,商业化运行也已经有了时间表,今年年底之前,嘉定会有第一辆商业化的自动驾驶网约车。
陆方舟也为氢能企业带来了好消息,今年嘉定可以建5座加氢站,“十四五”期间会建14座加氢站。将来在上海,嘉定地区的加氢站密度是最高的。在区域也会进一步推广加氢的基础设施。
“氢的价格问题,政府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希望把它控制在一千克5元以下的水平,确保氢燃料电池这一块在起步的时候,成本不能过高。 ”陆方舟说道。
嘉定新城和北虹桥建设是引领嘉定未来发展的“双引擎”。目前嘉定新城正在重点打造三个样板区,即代表嘉定昨天的“印象西大街”、代表嘉定今天的“远香文化源”和代表嘉定明天的“嘉宝智慧湾”。今年, 嘉定新城共安排重点项目 70 个、总投资 942 亿元。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纳入国家战略,江桥全域 42 平方公里处于虹桥国际商务区核心范围, 嘉定全域 463 平方公里处于北向拓展带范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契机。北虹桥区域之于嘉定,就像外滩、陆家嘴之于上海,未来将成为一个亮眼的cbd。
陆方舟介绍,北虹桥正重点打造“一区、一城、一湾”三个标杆性项目。“一区”即北虹桥城市更新片区,与上海地产集团合作,依托“城中村”改造,打造功能完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城市新标杆。
“一城”即临港嘉定科技城,与临港集团合作,依托园区“二次开发”,以科创功能和生命健康、 智能制造服务等领域为重点。
“一湾”即虹桥新慧总部湾, 正以“五型经济”为主导方向,打造商务商贸和总部经济集聚的新标杆。
陆方舟说:“两大引擎——新城发力和北虹桥建设,这些干事创业的舞台在嘉定。公共配套也进一步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都能吸引人才近悦远来。”
访谈地点是嘉定创新创业大厦一楼的“我嘉书房”,这是一个“知识洞穴风格”的主题式自助阅读空间。
2016年,“我嘉书房”诞生,这是“我嘉”系列的第一个品牌。此后,“我嘉”系列的范围不断延伸,“我嘉餐厅”“我嘉生鲜”“我嘉文创馆”“我嘉货栈”等等,涉及民生服务各个领域。去年,第一家“我嘉·邻里中心”建成。
陆方舟介绍,为破解“街镇服务半径过大、村居服务半径过小”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难题,去年起,嘉定在街镇和村居中间的片区层面,创新打造了集管理、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我嘉·邻里中心”。
“十四五”期间嘉定将建成66个“我嘉·邻里中心”,截至去年底,已建设14个,今年计划再建设完成29个。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做精,把生活“服务圈”织得更密,让均衡、多元、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加便利可及。
此外,嘉定着力构筑与中心城区相比肩、在长三角领先的教育体系。“十四五”期间,全区计划新建学校47 所,目前完成21所。
在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的短短两年时间内,先后引进上实嘉定新城分校、华师大第五附属学校、上大附属嘉定实验学校、宋校嘉定实验等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