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admin 2022年12月13日 上海产业信息 74 0

  作为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三个“永久举办地”特色活动之一,1月9日下午时,由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一体化数字文明共建研讨会”在互联网大会三号馆举行。

  会议分为主旨演讲、高峰对话以及乌镇宣言发布等三个环节所构成。在主旨演讲环节,权威专家、知名学者、业内大咖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等多角度探讨数字文明新未来。高峰对话环节围绕“聚焦数字长三角,迈向数字文明新未来”主题展开观点碰撞,分享嘉宾们对数字文明建设的真知灼见。

  值得一提的是,由沪苏浙皖长三角联席办和上海青浦、上海松江、杭州、宁波、嘉兴、湖州、南京、苏州、合肥、芜湖等10个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倡议发起组建“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也在本次研讨会上正式启动。

  1.上海青浦:为“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全面发力

  从上海“西大门”到“现代化枢纽门户”,青浦区正向服务更全、辐射更广、效率更高的现代化综合城市升级发展。为有效打破区域数字壁垒,青浦区提出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主干廊道,以数字经济为本源,和沿线城市构建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共同推进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协同打造一流新型基础设施的数字创新发展带。今年1月,“长三角数字干线”启动建设,万亿级数字经济带呼之欲出。

  一条“长三角数字干线”,最能体现青浦区的枢纽功能。依托上海东西向发展轴上数字信息产业集聚的优势,向东可加强与张江科学城联动,向西可加强与长三角沿线城市对接,中间可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青浦新城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串联。

  目前,“长三角数字干线”聚焦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等九个方面,着力打造“一条干线、五大支柱、十个基座、三条功能拓展带”。其中,“一条干线智慧高速公路、上海轨交17号线、一体化示范区城际铁路构成的复合发展轴。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夯基垒台的工程。对内,青浦区正系统梳理、全面整合现有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发挥北斗创新基地、市西软件信息园、华为研发中心等重大数字功能平台的枢纽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区域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对外,青浦区正有效建立与上海张江科学城、“一中四方”信息与软件产业布局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的紧密联系,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链强链补链。

  2.上海松江:全力建设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示范区

  松江,是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花园之城、大学之府。发源于此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贯穿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九座城市,正全力建设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的先行走廊。

  眼下,“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示范区”这个新标签,又将为松江展开一张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新图景。在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松江锚定新目标,瞄准新赛道,发力建设松江新城“数智g60”品牌,立足“科创走廊 数字云城 智慧枢纽”三大特色,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示范区。

  g60科创云廊犹如一条璀璨光带,吸引着一批批科创主体入驻,与之对应的是云端的科创干线科创云”,该平台将鼓励和支持包括松江在内的g60九城市企业上云,助企业实现全面转型。此外,松江还将打造松江新城新规划的市级综合交通枢纽——松江枢纽,推动松江新城加速形成数字智慧枢纽。

  围绕群众高频急难需求打造标杆性的数字应用场景,也已经成为松江新城建设的重要一环。“十四五”期间,当地将加快建设“出行智达”“教育智优”“康养智享”“文化智服”“社区智治”“生态智创”六大系列生活数字化应用场景,率先打造智达底线民生有温度、智慧基本民生有亮度、智享质量民生有高度的人文特色高品质生活样板区。

  点燃创新驱动引擎,如今的松江已然依托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和上海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力“开跑”。以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为契机,将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营造创新环境,强化区域协同,大力推进松江新城g60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示范区建设。

  3.杭州:高水平重塑数字经济第一城

  电商平台交易量和第三方支付能力全国第一、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布局数字经济的杭州,已体验到“快人一步”形成的先发优势。去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6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

  今天的杭州再上赛道,亮出勇当数字经济开路先锋、奋力实现二次攀登的雄心,开启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新征程。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增加值超7000亿元,占gdp比重超30%。

  重塑,是一种对发展更高水平的布局。杭州把数字经济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赛道之一,实施“128”计划,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巩固发展电子商务等传统优势产业,壮大数字视觉、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量子科技、深海空天、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重塑,是一次对产业更精准的把脉。杭州坚持把制造业作为强市之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5条赛道,实行“链长制”全覆盖不断优化产业生态。

  重塑,是一种对城市更强大的数字赋能。在工厂车间,杭州深化“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建设,积极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制造业“云上企业”;在服务业,杭州大力发展云设计、智慧物流、智慧检测、共享实验室等新模式,加快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和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打造新型消费城市。在广袤乡村,杭州深入实施“数商兴农”,积极发展未来农场、电商专业村、数字乡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也以“智能”为办赛理念,实现亚运场馆5g全覆盖,并应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必将让人们切身感受到杭州这座智慧城市的魅力。

  初心不改,头雁必将高飞。数字杭州的明天充满想象!

  万物皆数——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变数字为生产力的预言,正在四明大地上变成鲜活的案例。以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为目标,宁波正以“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为抓手,不断加大智能制造推进力度,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全国最大的压铸模具及压铸件生产基地,北仑牵头与宁海一起探索打造模具(金属)产业大脑,对模具企业生产环节全流程实时动态分析,为突破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精益化管理难、产业链协同难等提供全新解决思路。如今,北仑已有50家模具企业完成数字化专项改造,生产效率提高25%以上、生产误差率降低15%。此外,由宁波牵头建设的化工、智能家电、服装、文体用品、智能传感器等另5个全省行业产业大脑也在全速推进中。

  与“产业大脑”相同,“未来工厂”也正引领宁波智能制造新方向。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余姚吉利工厂最大年产能已达30万台。在康赛妮,全球毛纺行业首家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无人黑灯工厂“未来感”拉满。通过中控中心下单后,整个智能系统能自动完成从投料到出厂成品打包的全过程操作和质量控制。不光是这两家企业,当前宁波正式认定的省级“未来工厂”已达6家,此外还有6家列入省级试点。

  目前,宁波已经形成多元化、多层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矩阵,“点线面”智造新模式成为工信部向全国推广的8种智能制造模式之一。镇海炼化、康赛妮等11个工厂和场景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数量位居浙江第一。

  从亦步亦趋到驾轻就熟,宁波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具有全球影响力、智造引领力、创新驱动力、生态吸引力、示范带动力的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正加速形成。

  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这是新时代嘉兴的一张金名片。

  智者贵于乘时。竞逐数字时代新赛道,嘉兴充分发挥主场优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数字经济高地正加速崛起。

  看,“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 重大应用”建设成果喜人。智能光伏、现代家具、合成纤维、经编、氢能5个省级产业大脑试点均已建成上线,能力组件拆解工作走在浙江前列,涌现桐昆集团等一批省级未来工厂,时尚产业智慧物流应用、工业企业闭环生产平台、未来工业社区e站通、数智青莲未来工厂4个应用被纳入浙江数字经济系统地方特色应用目录。

  听,科创向未来的脚步越走越有力。全力协同打造g60科创走廊大平台,全力打造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嘉兴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载体,加快桃园数字产业谷、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乌镇大数据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将科创优势转化为嘉兴的发展优势。

  数,产业结构“优化局”已经铺开。1至8月,以闻泰通讯、立讯智造等企业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002.46亿元,同比增长21.9%;以晶科能源、正泰新能源、福莱特等企业为代表的智能光伏产业产值447.53亿元,同比增长18.32%;以斯达半导体、格科微电子等企业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产值46.76元。1至8月,全市实现规上数字制造业增加值347.24亿元、同比增长13.8%,总量和增速均列浙江第3位。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其中特别指出,高质量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对标“两个先行”,奋进“两个率先”,嘉兴正加快打造全国数字技术创新高地、全国数字产业发展高地、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区、全国数字治理先行区。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35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15%,综合实力稳居浙江前列。

  6.湖州:“城市‘芯’大脑”持续升级

  “城市大脑”是以技术创新催生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抓手。湖州市于2018年底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后,利用数字资源统筹、数字化改革升级,不断推动“城市大脑”向“城市‘芯’大脑”突破。

  一步步形成核“芯”能力,湖州持续探索提升算力支撑能力,推动市、县两级云平台互联互通,九州云、阿里云有效融通;提升数据供给能力,累计归集数据突破1000亿条,且实现数据资源资产规范化管理;提升人机交互能力,上线智慧医保、无废水运、民意热线、数字乡村、数字网格等主题业务舱35个,深度赋能城市全感知、全场景、全联接。

  如今,湖州“城市‘芯’大脑”已初步形成六大核心能力——一屏芯掌控、一网芯感知、一池芯沉淀、一体芯集成、一芯贯到底、一统芯安全。海量信息数据已成为城市无形资产,为全面掌握情况、选择战略目标、谋划改革举措、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数据支撑。

  借助“城市‘芯’大脑”,湖州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安吉白茶生产服务应用”上线以来,智慧茶园平均生产效率提高80%、运营成本下降45%,每斤安吉白茶增收100元,安吉白茶品牌价值从41.64亿元提升至45.17亿元。

  目前,湖州正在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推动优质数据供给全覆盖,构建大数据仓体系,谋划一批服务系列和治理系列的民生实用类场景,破除养老、医疗、教育等不同领域“数字鸿沟”,打造更多具有湖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同时,湖州依托“浙里办”“浙政钉”等平台,全面推进重大应用贯通,浙江省已明确的41个重大应用已经全部贯通,通过数全省最多。

  7.南京:大步迈向“数字经济名城”

  利用全国首座“中国软件名城”的优势,南京不断激活数字经济发展的动能。近年来,通过技术攻关突破,南京在数字经济方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居全国第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江苏乃至全国都较为突出。

  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南京工业“压舱石”地位稳固,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是南京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然路径。

  截至2021年底,南京累计推动实施1500多个工业企业自动化技术装备升级项目,成功培育4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49家省、市级智能工厂,106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数字经济强劲赋能工业发展。

  数字经济既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华为南京研究所、阿里巴巴江苏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生根,南京积极打造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先后建成3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并举,持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为支撑数字经济持续发力,南京还以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为主线,积极布局智能电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全力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地标,培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6月,在先后实施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万亿级软件产业培育行动的基础上,南京出台《南京市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数据赋能,夯实数字基建,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名城。

  8.苏州:持续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

  面对传统产业如何实现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时代命题,苏州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向发力,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从喜马拉雅山南坡稳健向前。苏州体系化开展“智改数转”已然取得不错成绩,完成项目10634个、涉及工业企业7153家,新增全球“灯塔工厂”3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应用场景8个,下一步将瞄准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目标,持续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苏州正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与深圳、杭州先进地区的差距,在数字经济的“主赛道”“新赛道”上奋起直追,大力提升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去年先后获批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批省级信创先导区,新增国家重点软件企业6家,9家企业入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家企业入选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未来还将积极培育数字医疗、数字孪生城市、在线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生物医药产业已成长为苏州产值近3000亿元的主导产业。bt(生物技术)与it(信息技术)交叉创新正在拓展,生物医药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接力推进……纳米新材料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跻身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汇聚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大院大所,产值突破千亿元,航空航天、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不少独角兽、瞪羚企业。有了生物医药创新集群的现实样板,众多创新集群初显峥嵘,更多惊喜不日将与我们相逢。

  当数字经济以澎湃之势,蓄势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迈开大步、走在前头,合肥也描绘了更高的目标和定位——以“数字合肥”作为主攻方向,“识数、统数、管数、用数”能力逐步增强,数据资源整体工作处于全国重点城市第一方阵。

  “数字合肥”从何而来?深耕数字基建新赛道是基础。合肥牵头推进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致力推动数字计算能力统筹共享,充分发挥联动效能。以全国最大量子城域网、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为战略抓手,在不断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在全国能级、水平的基础上,以“云网合一、云数联动”为根本,以电子政务外网为依托,以算力中心建设为牵引,建成全市逻辑统一的政务云体系架构,全面夯实数字合肥“底座中枢”,构筑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在此基础上,合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32个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合肥市连续3年排名靠前,被评为“政务服务能力非常高城市”。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99%,“全程网办”事项占比95.76%,实现了长三角41个城市、65个事项异地通办。 建成交通超脑、城市生命线、水环境大数据平台等一批聚焦城市治理、城市安全、环境保护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其中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形成“合肥模式”,获国务院肯定,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1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城市管理更高效,环境更美丽,生活更便捷。

  另外,合肥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先后与中国电子、华为、阿里、腾讯等一大批巨头达成战略合作,陆续促成腾讯(合肥)智慧产业总部基地、哈啰出行安徽运营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签约落地。

  10.芜湖:以数字赋能描绘智慧城市发展新蓝图

  2013年以来,芜湖紧扣“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惠民服务、智慧城市治理、智慧政务管理、智慧产业经济”总体布局,以数字赋能描绘智慧城市发展新蓝图。先后获得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首批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以人为本,数字赋能,是芜湖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最厚重的底色。生活在芜湖,时刻都能感受到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带来的便利便利生活。这得益于芜湖建设一体化“城市大脑”,通过汇聚整合全市数据资源,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大脑”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县市区一体化“城市大脑”生态体系,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按需改造、优化流程,完善集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中枢”,实现对城市治理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科学治理。

  不仅如此,芜湖还坚持数字赋能各行各业,积极开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构建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建设“中国视谷”、“芜湖数谷”,打造京东全球货运枢纽港,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湾谷科创园,网上直播、动漫基地、数字创意等产业园区持续发展。创新提出1%工作法,举办畅聊早餐会,开展企业家接待日,千方百计创造最优营商环境,使芜湖成为新思路的试验地、新事物的生发地、新产品的首发地。

评论关闭

分享到:

我的微信号:13391219793 (左侧二维码扫一扫)欢迎添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