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五必有妖,本周五第三批集中供地出让公告来了。
环二经常讲,看懂了土拍,就看懂了上海楼市:向上可以看出zf规划动向,向下可以判断商品房供应。
今年当局多次表示,要加大五大新城新房供应,现在看来承诺已经开始兑现。
今年共计供应普通住宅用地79幅,明细如下:
为了便于分析,安置房、长兴岛首幅双限房没有计入,第二批次中7幅临时取消拍卖的地块也没有剔除。
这79幅地块中,五大新城就有8幅,占比高达5%。开发五大新城的决心可见一斑。
不过这28幅中,有6幅都位于临港。
如果剔除取消的7幅地块,临港占全市份额高达22.22%。
上海以后每-5个楼盘中就有一个位于临港,这是一个什么支持力度?
而且72幅地块中有不少位于老城区,更多的是面向当地用户改善。
临港现有居民4万,其中4-5万还是学生,改善人群并不广泛,所以当局希望临港承接的人口流入远大于25%。
这些新增人口是实打实的“临港人”,在市区工作、临港居住的情况极少。
土拍是一柄双刃剑,有利的一面是,当局开发临港的决心可见一斑。
不利的一面是,将来海量的新房供应,又有限价存在,房价不存在炒作空间。
如果大家知道临港每年将有十几个纯新盘上市,每个项目限价都在3万出头,二手房还会炒作到7万以上吗?
不过现在临港自贸区范围比临港新城大得多,所以实际五大新城的供应量需要打很大折扣。
或者说除去临港,其他四个新城并没有成为人口导入主力。
一个新城3个楼盘,当地人买买也就差不多了,不会留给市区客户很多机会。
市区客户买哪去呢?当局也给出了答案。
青浦仅给了新城3幅土地,其他的在哪呢?
这三个片区共计出让土地10幅,占青浦总量超过70%以上。
嘉定也不甘示弱,新城给了2幅土地,江桥 南翔却给了3幅。
如果你对上海区域有概念,这几个板块基本都是大虹桥辐射区。
即,大虹桥辐射区共计出让土地超过15幅。
大虹桥15幅 临港16幅,差不多占了全市一半。
这样大量的新盘上市,大虹桥的热度一定不会下去。
现在核心区概念讲完了,西虹桥概念讲完了,碧桂园的项目一上市就开始讲南虹桥。
当然在碧桂园来之前,南虹桥就已经开始造势,美其名曰前湾。
与临港相比,大虹桥优势是可以与市区融为一体,大虹桥的不少业主原先就是市区居民。
当然劣势也很明显,产业支持力度明显弱得多。
首次土地出让时,临港的地块基本都配备不同比例的“科研设计用地”,而大虹桥周边清一色的居住用地。
实际上大虹桥的产业带动作用很弱,辐射最明显的青浦、闵行,近6年经济增速都在全市均值之下。
现在前湾开始重点打造,闵行或许有所起色,比如近期引入了生物医药企业:云南白药、信达生物医药、威高集团。
已经接近开发尾声的西虹桥,对青浦的带动看不到太多乐观因素。
如果没有大量优质产业支持,大虹桥就更像市区的附属居民区。
大虹桥辐射的徐泾、江桥、南翔,可以统称为市区近郊。
这些区域土地出让速度明显高过四大新城,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近郊人口导入比新城容易得多。
周末去五大新城售楼处看看就明白了,大部分客户都来自本地,仅有的市区客户也不全为自住。
即使有地铁,五大新城与市区间仍旧像有鸿沟一样。
而仅靠本地客户,需求量相当有限,这时增加过多土地供应市区会崩盘。
而近郊不同,近郊是中产客群首次置业的主力区域。
所以大家看到了,大虹桥的新盘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100平小三房。
这样新房海量供应的区域与临港相同,需要规避供应量对市场的冲击。
8万多、9万多入手万科天空之城的朋友,当初有没有想到前湾地区将有百万方住宅供应?
前湾的规划图纸可比徐泾漂亮多了。
临港自贸区成立以来,土地出让时已经与浦东独立开来。
浦东共计出让22幅地块,其中16幅指标都给了临港。
浦东共计504万人,临港40万,拿走了16个小区。
剩下的464万人,分享6个小区。
这6个小区基本都位于原南汇区:横沔一个、川沙一个、曹路一个、惠南一个、御桥一个。
而浦东绝对的经济中心、人口聚集地是原浦东新区,仅高行供应一幅地块。
金桥、外高桥、陆家嘴、张江的大量高收入群体,没有新房可选择。
今年周浦有三四个项目,唐镇有两三个项目,森兰、金桥也有新增供应。
明年,周浦供应量0,唐镇持续有项目不过不集中。
而浦东引领区刚刚确定,张江南扩准备大干一场,金桥副中心方案已经确定,需求马上起飞。
近期二手房遭受重击,不少片区房价下探15%以上,不过浦东的大量区域仍然坚挺。
如果叠加以上因素,明年的浦东市场,有意思了。
第三次土拍地块全部位于中环外,今年所有地块中位于内环的仅一幅。
实际上市区共计出让土地8幅,占总量九分之一。
而新上海人起点越来越高,直接入驻内环的不在少数,造成供需进一步失衡。
其实市区并不是没有土地储备,无奈供地指标突破不了,临港、大虹桥拿走大头后蛋糕已经不多。
前面讲过对郊区土拍是双刃剑,既增加了开发力度又压制了房价;
对市区而言,增加土拍一定是控制房价的最佳手段。
所以就今年的土拍而言,市区供需将更加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