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admin 2022年12月24日 产业新闻 16 0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制造业发展环境系列调查丨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为准确了解制造业发展环境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在开放条件下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的对策,为中央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中国经济时报选取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西、陕西8个制造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为样本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期为上海篇。

  涛涛黄浦江,见证了申城几个时代的风雨。4年前,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等风靡全国;40年后,商用飞机、电动汽车如日方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但对寸土寸金的上海该不该发展制造业也曾有过争论。“上海不能不要制造业。”上海市市长应勇明确给出制造业发展方向: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09年4月,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莅临上海车展上汽通用展台。上汽通用目前推出了国产纯电动车。2018年位于浦东金桥的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发展中心投产,还将与尊龙官方网站的合作伙伴研发下一代新能源电池。(图片来源:上汽通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在上海进行调查采访时了解到,上海制造业总产值已突破万亿元,但高端制造业优势不足。因此,在打造国际经济中心、金融和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全球科创中心的大背景下,“上海制造”的新使命是突破核心技术、人才不足等瓶颈,开展制造领域制度创新和全球交流,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尽管全国经济增长放缓,但投资者认可上海市的营商环境,考虑整体软实力,包括成本、产业配套等,仍选择在沪布局。仅在2018年,特斯拉、大众纯电动汽车、积塔半导体等5个投资百亿元以上和15个投资十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带动2018年上海市工业投资增长17.7%,增幅创近10年新高。华力二期等累计投资超千亿元项目正在建设。上海不仅成为中国汽车研发中心,一批龙头企业也相继在临港集聚,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先进制造业的蓝图开始绘就。

  记者走访浦东新区、嘉定区政府了解到,上海要创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四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强地区产业集群联动,深化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5g等产业链对接合作。只要是符合科技变革方向、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就会在上海优先落地。

  2019年,中国商飞已成立11年,实现了中国喷气式商用飞机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c919大型客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商飞未来将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体系。(图片来源:中国商飞人生就是博官网)

  上海市经信委综合规划处副处长熊世伟对记者表示,上海“十二五”时期制造业比重为30%左右,近年来保持在26%至27%。“十三五”规划提出制造业提质增效,偏软的工业互联网和偏硬的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上海金融环境好,资本力量较雄厚,资源合理利用就能促进制造业发展。制造业发展还要和科创中心的目标相结合,科学研究要往产业上转,也就是“钱变纸、纸变钱”的过程。

  长三角不仅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软实力也优于其他地区。熊世伟说:“汽车和电子产业在江浙沪有优势,上海就联合长三角其他地区一起做,现在聚焦大电子、高端工业基础软件。为了吸引制造业企业,上海市编制了101张产业电子地图,涵盖一二三产业,对每个区有定位,对产业分类指导,使其差别化发展。2018年‘卓越人才计划’包括一批名家、企业家、科学家、工匠,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产业改造都有具体内容。”

  上海市推动了几次大的战略性调整,制造业结构从以轻纺工业为主向重化工业,再到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制造业价值链和全球分工地位有所提升,放宽了新业态、新产业的市场准入,制造业转型升级恰逢其时。

  记者走访了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浦东战略研究院、上海政策研究室以及多家企业,得知制造业发展瓶颈主要是基础研究支撑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品牌影响力不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要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坡”,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是绕不过去的“坎”。

  上海市长期关注制造业发展的专家告诉记者,上海制造业整体发展中,层次较低、简单加工制造、“三高一低”企业占有相当的比例,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全市制造业体量最大的浦东新区,外资占比高,开放程度也高,但上海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浦东制造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处于价值链的中端或偏下。”而且成本越来越高,包括人员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受工业用地紧缺、环境容量限制的影响,很多企业迁移到周边的江苏和浙江。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基地,占全国40%的市场份额,但关键零部件多从海外购入。工业“四基”薄弱,从现状看,光刻机、离子刻蚀机等都能“卡”住脖子,自主创新不足,缺乏核心技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上海制造业要面对的现实,也是全国制造业的通病。“制造业真正要补基础研究这块短板,尤其是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全球科学技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我国已开始投入大科学设施,尖端材料、生命科学等都必须做基础研究。”上海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走访企业时了解到,多家民营企业均遭遇过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国有企业由于国资考核、任期制和决策程序复杂等原因导致研发投入不足,创新精神不足,对新技术敏感性不强。尖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己创造。中国商飞成立了大飞机投资基金,通过并购、投资等进行大飞机产业链的布局。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人士均表示,应减少对企业的财政补贴。未来面对的是全球竞争,上海要加强和国家基金、国开行等合作,为核心企业提供长期贷款,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目前,由100亿元设计业并购基金、100亿元装备材料业基金、300亿元制造业基金共同组成的上海5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已完成组建,基金如何有效地促进科研值得进一步思考。

  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效果图。2018年8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在上海临港开工,将打造面向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等高端应用的特色工艺生产线年一阶段工程竣工投产。临港已初步形成集成电路产业的集聚。(图片来源:积塔半导体)

  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国家设立智能制造装备专项资金,补贴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但以补贴产品为主,没有起到促进关键技术研发的作用。举个例子,数控机床等没有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研发各自为政,缺乏资源共性与合作平台。”上海市研究人员对记者分析。

  记者了解到,产学研重要的结合是利用现有科研院所高校里团队的力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上海市政协成立了成果转化促进会启动联盟计划,让中小企业去招标,公开企业的技术难点,再让高校、科研院所来应标,整合了资源,但目前影响的企业有限。

  贝加莱中国市场部经理宋华振告诉记者:“对企业补贴会产生很多骗补的现象。之前有企业测算,一台国产机器人有60%都依靠财政补贴,国家补30%,地方补15%,给用户补15%,会导致企业失去竞争力。目前是流程工业和离散工业产能处于饱和状态,但高端制造业从来都没有饱和。”

  全球制造业的大部分价值在向生产性服务业集中。比如汽车产业,后市场规模会慢慢超过销售规模,飞机、船舶产业也是如此。记者走访后发现,上海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能级不高,全产业链联动能力薄弱,对制造业的支撑、服务、带动作用偏低,而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创业金融服务等发展空间广阔,生产性服务业的潜力有待进一步被激活。

  环顾全球,制造业成为上海区别于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国际城市的特色,也是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财富。

  2018年10月,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在嘉定安亭开工建设。该工厂是大众汽车全球首个专为meb新能源平台设计建造的工厂,工厂建成后,将投产全新一代纯电动汽车。 (图片来源:大众新能源)

  “上海必须超越传统工业发展思路,走出一条超大型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发展的新路。”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建告诉记者,坚持国家定位的关键在于率先突破“卡脖子”技术,在重大装备研制、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制造竞争方面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体现出对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引领。长远看,不能引领国际产业发展的“上海制造”是没有意义的。上海制造业必须在复杂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领域有所作为,持续攀升并牢牢把控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体现与国家战略的融合,结合上海市的定位,利用自贸试验区、进博会平台,发挥金融、航运、贸易和科创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展制造领域制度创新和全球交流。同时,依托长三角区域拓展上海制造业要素配置和产业链布局的空间,为“上海制造”增加“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新内涵。

  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九年排名全国第一位,但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上海品牌”优势要进一步彰显。“扩大开放100条”“27条意见”“全面放开民间投资领域”……上海制造已然再出发,汽车产业要“智能造”,电子信息要“更高端”,生物医药正“加速跑”。挑战已来,只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隐形冠军”出现、全球资源都聚集上海滩时,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才能早日建成。

  制造业发展环境系列调查丨台州:加快迈向“制造之都”

  制造业发展环境系列调查丨宁波:构建制造业开放发展新优势

  制造业发展环境系列调查丨浙江:优化发展环境应对制造业挑战

  制造业发展环境系列调查丨厦门:持续开放 强化大企业造“新”能力

  制造业发展环境系列调查丨依靠创新突围 福州制造业寻求应变之道

  制造业发展环境系列调查丨福建:创新撑起制造业发展晴空

  制造业发展环境系列调查丨“佛山制造”寻找突围新路径

  制造业发展环境系列调查丨创新:深圳制造超常规发展的永动力

  制造业发展环境系列调查丨广东: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 智造业迸发新动能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布评论

分享到:

我的微信号:13391219793 (左侧二维码扫一扫)欢迎添加!

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