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美好的花园城市:推窗见绿,出门即景;树木葱郁,空气清新”,这是德国百年企业贝格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艾哈迈德推开办公室窗户时的真切感受。
“中国通”艾哈迈德夸赞的是,贝格集团所在松江经济开发区西部科技园。以区域内东升港路滨河慢行绿道为例,步道可骑行、可慢跑、可赏景,一侧是腾讯超算、超硅半导体等高精尖制造业企业,另一侧是种着松江大米的田间地头。中午休憩时,企业白领三五成群地到芦苇荡边、亲水道上、粉黛花田中漫步,在产业园区也可欣赏乡村野趣。“越来越美”“越来越好”——也是这两年来,很多松江经开区企业的共同感受。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的audio标签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html5的audio标签
诗情画意的景观带固然令人赏心悦目,可空间哪里来?在产业用地逼近“天花板”的沪郊,土地是稀缺资源。鲜为人知的是,松江经开区实际管理面积4.86平方公里,其中乡村面积占总面积的5.5%,不比上海郊区镇一级行政区域少,但以经济职能为主的松江经开区多年来一直没有精力开发利用。
如今,有了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有了产城融合发展的全新思路,曾经的“包袱”成了“宝藏”。松江经开区因地制宜建设有区域特色的产城融合示范园区:基本农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要求,由家庭农场主种植松江大米,保证产量和品质;将基本农田外黄土裸露点一次性种植绿化,把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花在刀刃上,完善商业配套做好休闲农业,打造松江新城的后花园。
回顾园区历史发展脉络,992年松江经开区成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但作为产业园区,其成立以来规划用地就基本为产业用地,城市配套功能相对缺乏。
“近年来,我们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有这样一种感受:新型制造业项目对园区功能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产业园区经济已无法适应发展新形势。”松江经开区副总经理陆斌说,过去的产业园区强调基本功能,关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常常用围墙将生产区域封闭起来,园区内则是员工“工厂—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单调往复,但现在已全然不同,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散步休闲的品质空间。
近年来,随着松江区以g60科创走廊战略为引领,一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渐次成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攀升至史无前例的63%。这意味着,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到松江经开区工作生活,园区要完成从“园”到“城”的功能重塑,园区建设和管理的传统路径和观念都被打破—不仅要满足职工基本的吃住行需求,还要有舒适宜人的工作环境,乃至创新创业的热度、生活的温度。
“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松江经开区有这样的发展环境。”华道生物董事长余学军的创业梦想实现于松江经开区。企业自入驻松江经开区正泰启迪智电港以来,自主研发cart细胞治疗器械,让以car-t为代表的个性化人体活细胞药物产业技术不再依赖进口。“公司引进的研发领军人才在这里工作生活,感觉舒适宜居,能够心无旁骛搞研发。”
华道生物等知识创新、智力密集型等行业特点,对办公物业、办公环境有新的要求。松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曹雷军表示,依托松江新城,松江经开区已启动产城融合规划国际招标工作,围绕用地布局、空间形态、城市品质、产业集聚等方面“做文章”,用好乡村土地,打造能够激发创意和灵感,让人才近悦远来的生态化办公环境。
规划建设背后,要有空间支撑。因此,规划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打破围墙”。
“‘打破围墙’是要在思想意识上打破传统产业园区开发边界局限,将周边‘沉睡’的乡村资源利用起来。以田园牧歌式的美丽乡村为背景板,建设可供漫步、驻足的景观,进而升级为工作生活的多元空间。”陆斌说,目前在西部科技园外打造g60之窗科创生态绿谷,以活力绿道串联池边野趣、水杉绿道、生态田园、特色花带等乡村资源,打造创新活力场。
根据规划,g60之窗科创生态绿谷中部有大面积的阳光草坪、林荫广场等公共空间,方便企业实现草地上的办公休闲、酒会洽谈等需求,建设富有生机活力的办公花园空间。随处可见的花鸟树丛,潺潺流水,它拥有写字楼、格子间所不具备的创意元素,优美的环境烘托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创意灵感的激发,宽松的办公空间也有助于入驻企业展示自己的个性文化。
“打破围墙”后,松江经开区的一揽子规划布局有了绝佳背景板,有望实现从产业园区到产业社区的迭代,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未来还将导入近万套人才公寓,高品质的教育医疗配套和适应高知人群的博物馆、艺术剧场等人文配套,夜间不间断营业的咖啡厅、电影院、书店、特色餐厅、健身中心、购物中心等生活配套及夜间的消费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