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战正酣:
海南私募基金管理人成倍增长
私募基金已经成为海南金融行业的核心产业之一。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基金入驻海南的数量从原来的8多家发展到截至今年9月底,海南省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经达到575家;备案私募基金279只;管理基金规模(净资产)1874.49亿元。较2021年底分别增长100.5%、97.69%、22.89%。作为海南第一个基金小镇,三亚亚太金融小镇管理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眼下更是迎来注册落地“爆发期”。小镇创始人张焱博士清楚记得一个数据:“9月6日那天,三亚私募基金管理人企业新通过基金业协会登记的达21家,创单日新高,亚太金融小镇占19家。”张焱表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私募基金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发展会越来越好。海南为何成为基金热门入驻地?显然是受自贸港利好政策影响。基金入驻海南,不仅可以享受海南自贸港政策的红利,未来也能通过qdlp、qflp基金实现投资的便利化。张焱表示,海南的“双15%”税收优惠、投资和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等自贸港政策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最大优势。海南逐步成为私募基金聚集地,海南农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东锴也是见证者。他向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分析道,“高水平开放”“市场化改革”“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等关键特征,特别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出台,为私募基金等市场竞争主体提供了高标准的经营环境;“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海南自贸港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也在逐步为私募基金产业发展提供与国际接轨的税负环境。“目前,私募基金已成为我国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和资本金来源,发挥着企业成长孵化器和助推器的重要作用,在自贸港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下,海南私募基金产业发展迎来广阔空间。”吕东锴分析称。发展趋势:
“基金招商”成政府招商引资重要模式
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为海南打造引导基金体系,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年2月,海南财政出资成立海南省财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省财金集团),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以下简称自贸港基金),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支持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已经有一批子基金陆续成立。
“目前自贸港基金已公示且正在进行商业谈判的子基金有11支、正在进行评审的子基金有4支、已完成设立的子基金有2支,可撬动社会资本近百亿元。”海南省财金集团董事长林继军告诉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上述子基金涉及海口国家高新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博鳌乐城医疗先行区等省内重点园区,合作方包括山东发展投资集团、珠海华发集团、九州通、大北农等行业龙头,以及农银资本等央企金融机构。投资领域涵盖南繁育种、高效农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海南重点优势产业。
海南省财金集团还推进了同中国ppp基金(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合作以及3支省本级存量政府投资基金整合等工作,进一步壮大自贸港基金实力、规范海南政府引导基金运作体系。
“在支持重点项目方面,自贸港基金联合省内企业共同基石投资豪华游艇制造商法拉帝在港上市,直接投资额2100万美元(约合1.36亿元人民币),助力海南引入头部游艇制造商在海南设厂。”海南自贸港基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自贸港基金还作为基石投资人助力中国中免成功赴港上市,投资金额5000万美元(约合3.45亿人民币)。
所谓政府引导基金,由政府出资设立,其目的是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导入产业,推动当地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2018年以来,在国内多个省市,由政府牵头发起的产业基金已十分常见,“基金招商”逐步成为政府招商引资重要模式。
对于海南而言,如何使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更好地助力招商引资也是一项重要课题。
“当前,‘基金招商’模式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和促进经济转型的有力手段。”林继军表示,“基金招商”的实质是以尊重市场规则和产业发展规律为前提,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的方式直接投资或组建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以资本撬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落地并以资本布局产业集群,从而“以点带面”形成产业培育合力。
他举例谈道,合肥就以政府投资模式成功引入了京东方、蔚来汽车等头部企业。
“基金招商”优势体现在哪?记者了解到,其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更利于撬动社会资本。设立基金后,其运作模式是通过和社会私募等投资机构合作发起成立子基金,以母子基金的方式,撬动资本的倍数可能达到两倍、三倍。而且,基金的投资决策机制是市场化规则,效率更高。
林继军分析称,对于产业基础薄弱的海南而言,要想实现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更需要充分借助自贸港政策优势和海南岛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锚定具备海南产业发展“破局”意义的“战略制高点”,以资本为抓手引进和培育能明显助力自贸港市场破局、制度破局、技术破局、人才破局、基础建设破局、资源禀赋破局的关键企业和项目,通过一个个战略破局之“点”带动系列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之“面”,实现资源的高水平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
海南模式:
从“招商基金”转向“基金招商”
纵观国内,很多地方政府都在进入产业引导基金这一领域。既要引导社会资本、实现放大效应,还要投准项目、促进地方产业发展,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海南模式有何特色?业内普遍认为,海南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即立足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实际进行产业引导基金的科学运作。林继军分析称,对于海南而言,一方面存在产业综合基础薄弱、优质存量项目不足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面临自贸港建设的历史机遇,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自贸港基金不仅要做好“投资人”,还应因地制宜战略前移——更深入地加强产业链谋篇布局和产业整合能力,充当“规划师”和“操盘手”,并实现三个角色的有机融合。目前,自贸港基金的主要运作模式是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围绕海南自贸港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同省内重点产业园区、国内外产业集团(或龙头)、专业投资机构密切联动,通过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服务于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初步构建起“一园区一基金”“一产业一基金”的“母-子”基金发展格局。新海南客户端记者注意到,目前自贸港基金已公示的11支子基金中,有3支是重点园区基金、8支为重点产业基金。按照省财金集团规划,未来自贸港基金的运作思路将从单一的基金投资管理延伸到更大范围的产业生态运营,打造集产业投资、产业谋划、产业金融于一体的“产业生态运营平台”,实现资本对产业引进、培育和发展的更深层次赋能。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海南要从“招商基金”转向“基金招商”,让更多的实体项目跟随资本进驻海南,“金融行业不仅服务于实体行业,并且自身也是自贸港战略发展的支柱产业,海南的产业较为单薄、企业质量不高、人才储备不足,更需要金融机构带入其上下游的实体产业,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未来之路:
优化私募生态吸引实体项目落地自贸港
记者从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私募基金投向海南的在投项目407个,在投金额为846亿元,注册在海南的私募基金在海南投资金额为155亿元。下一步,如何加快从“招商基金”向“基金招商”转变,海南多个部门、市场参与方都在着力探索和实践。11月16日,海南举办了一场优质创业企业(项目)融资路演,目的就是引导各类私募股权、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海南特色项目,为海南优质企业畅通融资渠道。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机构代表非常关注海南私募基金业发展,希望能共建海南私募基金发展生态,深度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对于海南而言,最核心的就是从‘招商基金’到‘基金招商’转变,让更多的实体项目及其上下游产业跟随私募基金落地海南。”张焱认为,海南各个市县或园区首先要找准定位、选准主要行业、优势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着力把产业链做好;在此基础上,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比如对引入的优质项目提供扶持。张焱告诉记者,三亚亚太金融小镇将继续聚焦地方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进一步完善基金发展支持体系,吸引、服务、引导好基金企业与自贸港基金对接,帮助他们引投的项目落地好,从而助推自贸港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海南自贸港产业经济发展,用好‘基金’这杆枪至关重要。”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接受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海南可在海口、三亚、儋州等地营造友好的基金应用场景,创造可参与的投资机会、发展机会,推动产业基金由“小众服务”向“生态营造”转变,推进政策制定由“大众化配菜”向“个体性点菜”转变,推行政府对企业发展由“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宋向清建议称,海南自贸港要建立产业基金生态体系,未来几年可探索创办全球基金峰会,创建基金小镇、基金新城打造全球基金聚集地;创设基金学院,培养基金类人才;创办基金业协会,打造基金组织载体;创办一批产业基金类市场主体,打造基金产业载体。他还建议海南委托权威机构和专家制定并发布“产业基金指数”和“城市机会清单”,为基金导向的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提供智力支持。而在发展过程中,对基金支持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实施包容和审慎,柔性执法。其实,为了创造良好基金发展生态,海南已经采取了系列措施。比如,海南出台了《海南省私募基金类企业综合研判会商工作指引》,制定了与中基协登记备案相衔接的标准。海南还举办海南自贸港私募基金培训班,提升全省干部服务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加快推动海南省私募基金综合服务平台试运行,建立健全覆盖“募、投、管、退”全流程的管理服务体系。“我们近期正筹备设立5—10亿元规模的海南自贸港创新投资基金,通过‘母-子”基金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服务于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林继军表示,省财金集团正着力优化海南自贸港创新创业营商环境,弥补海南天使期、初创期政府引导基金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