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经要闻】“十四五”时期上海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判断
面对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和潜在增长中枢下移的挑战,“发展”(保持速度、提升规模、优化结构)仍然是“十四五”时期上海第一要义。稳发展促发展,关键要在产业动力求突破、强支撑。结合前期研究,针对“十四五”时期上海产业发展,初步得出以下判断:
判断之一:产业升级面临市场需求减弱挑战
外需持续萎缩与内需增势放缓叠加,需求弱化对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处于低速增长区间,总体呈现出人口增速下降(dedopulation)、生产增长乏力(declining productivity)、债务水平居高不下(debt)、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d”特征,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风险日益加深。imf预计2-2024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3%,略高于“十三五”的3.53%,但仍处于低位。本轮经济增速放缓同时伴随着全球贸易的大幅萎缩,与过去贸易增长一般为经济增长的一倍左右不同,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出现“反转性”变化,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球化差值逐步减小,外贸已难以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拉动。此外,在科技革命加速、经济格局变革、治理规则重构等因素推动下,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正在重塑,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常态化将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重构,上海在面临传统优势产业外迁、头部产业升级抑制等风险的同时,也倒逼加速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升级步伐。
从国内看,消费作为三大需求中的第一增长动力,正逐步由 “从无到有”的低阶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从有到好”的高阶平稳升级阶段,而目前正处于新老消费交替的过程中,以汽车、房地产相关消费为代表的传统大额消费意愿已开始下降,而高端消费、新兴消费等规模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多重因素制约下,未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仍显不足。一是居民收入增速逐步放缓。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速呈现下滑态势,收入下滑带动消费支出的放缓,中高端消费和服务消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抵制。二是居民杠杆率快速提升。2016年以来居民贷款大幅增加,居民杠杆率随之从2015年的39.2%提高到2019年上半年的近54.3%,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期间,中国居民杠杆率由不到20%上涨到50%有余,贷款还本付息压力增大,再加上医疗、教育等大额刚性支出,相当一部分居民处于“有钱不敢花”的境况之中。三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随着人口增长放缓、城市化速度减弱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消费政策边际倾向呈递减趋势,成为制约消费增长的另一大因素。
总体而言,一方面,上海外向型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升级。上海制造业大部分以“代工生产”模式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即使高技术产业,也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全球分工,通过进口技术含量高的芯片、制造设备、关键部件加工组装成成品出口,“十四五”重点是在核心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拓展销售渠道和打响制造品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层级。另一方面,如何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联动也是上海“十四五”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重点要强化消费升级赋能,聚焦高端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等热点消费领域,实现商品质量更加优化、商品品类愈加丰富,建立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有效联动机制。
判断之二:“转型”成为发达经济体产业发展主题
面向未来的主导产业转型。面对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日本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于2017年3 月提出发展被称为“互连产业”的数字经济,2017 年10 月发布指引性文件《“互连产业”:东京举措2017》,聚焦自动驾驶与出行服务、制造与机器人、生物科技与材料、重型工厂与基础设施安保、智能生活等五大领域,并在2018年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互连产业为日本未来产业发展新方向,要使其成为继“日本制造”“产业机器人”“改造式创新”之后日本国际竞争优势的又一新标志。为推进互连产业发展,2018 年日本通过并实施《提高生产率特别措施法案》,创设“产业数据共享项目认定制度”。
立足当下的全面产业转型。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激烈的国际竞争、停滞的技术进步以及自身、人力资源的限制,新加坡政府于2016年宣布推出产业转型计划,制定23个产业转型蓝图(目前已推出22个),协助企业提高生产力、投资技能、推动创新和走向国际化。23个产业既包括能源化工、精密工程、海事工程、航空业等制造业,也包括贸易、交通运输、房地产、医疗保健、金融、教育、食品制造与服务等服务业,合计占新加坡gdp的80%左右。为了更好地推进产业转型,新加坡从产业关联性和实施便利角度将23个行业分成6个产业转型组团(即制造业、建设与环境、贸易与联系、基本公共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促进相关产业联动、激发最大合作效应。
判断之三:新旧功能接续转换进入关键时期
“十四五”时期,是经济发展新旧模式切换日渐分晓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呈现出明显的承上启下阶段性特征,传统工业、房地产等“旧”动力将继续呈现弱化趋势,新消费、新经济等“新”动力处于关键能量积累期。从现实看,上海产业发展面临需求冲击“快变量”与转型升级“慢变量”交织的困境,新旧功能转换阵痛期要比预期长,长期和短期相结合、供给侧与需求侧相结合的新旧功能转换有效机制亟待建立。从供需关系看,产业发展所依赖的要素结构发生动态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技术水平、资本投入、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加快构建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判断之四:制造业发展呈现“前低后高”态势,重点要在深度工业化、产业融合化、全面智能化中挖掘动力
“十四五”期间,上海制造业仍将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退潮”和结构调整仍将延续,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长。在这一阶段,制造业增速将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课题组预计2019-2025年制造业年均增速约3%,“十四五”期间约为4%)。但随着上海工业继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及近年来制造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工业经济将逐步企稳回升,“十四五”期间制造业的增长整体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近来年上海制造业新引进的大项目产能释放大多在2022年前后)。
“十四五”时期,上海制造业发展重点在于提质增效,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水平。其中三方面趋势需重点把握:一是深度工业化。我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加快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在制造业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突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技术含量,培育领军企业,实现制造业“内涵式”发展,并努力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控制地位。二是产业融合化。全球制造业发展最新趋势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商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和利润增值空间日益向产业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传统制造商逐渐向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运作、系统尊龙官方网站的解决方案等生产服务业发展,其最直接的表现即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一般为70%左右,上海2018年仅为60%,仍存在较大差距,拥有巨大的空间。三是全面智能化。“十四五”时期是产业智能化的奠基期。随着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要素成本的上升,制造业发展目前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以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模式不断涌现,企业竞争力水平更多依靠智能化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水平、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等。为此,上海制造业需在抢抓国家深度工业化机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推进生产性制造向服务型、消费型制造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同时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判断之五:服务业成为上海经济韧的支撑、进的关键,要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区域一体化发展中释放动能
服务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实力的主支撑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2年以来,上海服务业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长、快于工业增长,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到70%(2018年达到69.9%,2019年上半年达到71.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80%(2012-2018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达到84.7%)。“十四五”期间,外部需求压力持续存在,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导致制造业增速仍将处于相对较低水平,gdp维系一定增长速度,仍需靠服务业发力。从增长格局看,目前上海服务业大致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主要是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批发零售),在服务业中比重超过20%,面临增速放缓的挑战;第二梯队主要是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在服务业中比重超过7%,面临增速分化的趋势;第三梯队主要是科技服务、文化娱乐、公共管理等,在服务业中比重低于5%,具有很大增长潜力空间。从增长趋势看,“十四五”期间与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区域一体化紧密相关的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升级方面,支撑产业链迈向中高端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整体方案解决等生产性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同时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服务业发展一大动力。消费升级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占比逐年提高(2018年我国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已接近50%,但仍低于美国的68.8%),成为居民消费中增长最快、热点最多、潜力最大的新领域,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健康养生、信息消费等服务性消费空间正在打开。同时,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加剧、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相关领域市场化改革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面临广阔发展空间。区域一体化方面,在三省一市产业分工中,金融、科技、商务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向核心城市、中心城市集聚的特性鲜明,上海在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优势突出。随着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深入和要素自由流动加速,上海在资本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上的资源配置服务、管理平台服务、高端专业服务、创新策源服务、国际交流服务等产业功能将进一步强化。我们认为,上海与长三角的产业关系是“高峰”与“高原”的关系,是全球产业链控制力和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十四五”期间上海产业发展要从构建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和机制中提升能级。
(作者:杨波,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汪曾涛,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秋怡,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博士后。)
来源: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人生就是博官网的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厂房出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尊龙官方网站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